伟德官网地址多少材料科學與工程江蘇省實踐教育中心前身是1909年焦作路礦學堂建校之初的礦務冶金實習室,以國際工程專業認證培育特色鮮明的工程師為目标,是材料科學與工程江蘇省特色專業和能源材料國家特色專業依托實踐教育基地。實踐教育中心擁有90餘名專、兼職工作人員,現有實驗室面積約4000平方米,中心設備資産總值為7230.3萬元,設備2937台(套),儀器設備的完好率達95%以上。
中心與寶武鋼鐵集團、徐工集團、協鑫集團等大型行業領頭企業合作,通過建設已經形成四大特色:① 結合能源材料國家特色專業建設。徐州新能源領域優勢,形成培養學生在新能源材料和傳統材料節能減排領域的實踐能力;② 結合徐州工程機械行業優勢,形成培養學生在機械工程材料領域的實踐能力;③ 結合我校在礦業領域特色,形成培養學生在礦物材料和礦山工程材料領域的實踐能力;④ 服務淮海經濟區發展,形成培養、輻射材料領域通用人才的實踐能力。
中心遵循“以培養人才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持續改進為保障”,确定了 “一心兩翼三貫通”的培養模式,通過政、教、産、學、研、用“六位一體”搭建以行業和區域優勢為依托的學、訓、賽實踐教學體系,重點培養學生在能源、機械、材料領域的實踐創新能力。
通過專業認證和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建設了完善的材料制備、表征、分析與測試平台,滿足新型創新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形成了明确的新能源材料、礦業材料和機械工程材料三大校内實踐教育平台,完全滿足校内實踐環節需求。四大校外實踐基地擁有機械工程材料研發實踐平台、材料再制造實踐平台和煤礦耐磨材料實踐教育平台;另外中心依托協鑫集團半導體闆塊建立了半導體材料産教融合協同育人示範基地。
中心擁有完善的管理體制和全方位開放的實驗室運行機制,構建了校内實驗教學向校外實踐環環相扣、逐級過渡、層層遞進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實踐教育體系,組織學生參與相關的學科競賽活動,突出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工程能力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達到“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目标。
近五年來,中心先後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190餘項課題,授權發明專利110餘項,發表SCI論文770餘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Science Advances等國際知名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