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與學生工作的雙重奏——2020級優秀推免生張一鳴

發布者:李泳鋒發布時間:2024-05-21浏覽次數:627


張一鳴,男,漢族,中共黨員,伟德官网地址多少2020級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本科生,榮獲“2020-2021學年校級二等獎學金”“2021-2022學年校級二等獎學金”等獎項;參與“SAMPE超輕複合材料橋梁競賽”“五一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LSCAT江蘇省筆譯大賽”等學科競賽;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主持省級大創項目——《ZnIn2S4異質結材料的構築及光催化性能研究》;以項目成員身份參加省級大創項目《P型/N型ZnIn2Sn4基複合同質結的構建及光催化制氫性能研究》,今年以優異的成績保研至山東大學。

大創項目是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一個非常好的曆練機會,張一鳴從信息獲取、隊伍組建以及實驗經曆等多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在信息獲取的初期,張一鳴受到學長學姐的悉心指導與啟發,他積極向學長學姐請教,借助他們的經驗搭建起與指導老師的橋梁。在申報項目的關鍵時刻,他充分利用這一橋梁,與老師深入溝通,堅定表達了自己投身大創、錘煉科研技能、提升個人能力的決心。

在隊伍組建方面,張一鳴認為尋覓志同道合的隊友至關重要。他強調,溝通能力與學習能力是兩大關鍵要素。他堅信,隻有暢通無阻的交流才能助力團隊成員攜手共進,共創佳績;而保持一顆永不滿足的求知欲,則是他們在科研海洋中乘風破浪、勇攀高峰的不竭動力。

在選擇課題方向上,張一鳴更是深思熟慮。他與團隊成員深入鑽研文獻,對研究領域進行詳盡分析,為課題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項目實施過程中,他們四人如同并肩作戰的戰友,充分考慮每個人的課程與空閑時間,分組輪流上陣,确保合作無間,共同攻克實驗難題,掌握課題體系中的每個關鍵節點。從文獻檢索到實驗設計,從制備試樣到性能分析,再到總結成果與撰寫報告,張一鳴親力親為,即使面對瑣碎的實驗細節和意外的測試結果,他也從未退縮,始終堅定地走在科研的道路上。

談及大創項目的實驗經曆,張一鳴深刻體會到其中的艱辛與收獲。他深知,隻有親身體驗才能領悟科研的真谛。在這一過程中,他不僅提升了科研能力,更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他明白,研究生生活既是學術的追求,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需要明确目标和方向,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在學生工作領域,張一鳴同樣展現了卓越的領導才能和組織能力。他在學院學生會任職三年,曆任文藝部幹事、副部長及學生會執行主席。在此期間,他共組織策劃了10項校級活動、10項院級活動及3次大型晚會,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500人。其中,在2022年新生紅歌比賽中,他指導同學取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創造了學院曆史上的新高度。

以文藝部為例,張一鳴注重部門運作的規範化與高效化。他強調明确的規章制度和幹事的全面參與是部門運作的核心。他為部門制定了詳細的規章制度,确保每位幹事都明确自己的職責和期望。通過參與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執行,幹事們不僅提升了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及臨場應變能力等,還充分發揮了個人潛力。同時,他充分利用優質的傳統活動鍛煉幹事,這些活動的高完善度和影響力為幹事們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擔任學生會執行主席期間,他更是組織優化原有活動傳承,推陳出新,搭建穩定且有益的活動平台,讓幹事們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通過參與這些活動的策劃和執行,幹事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有效地組織和管理活動,還學會了如何在活動中展現自己的才華和魅力。

張一鳴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書寫了科研與學生工作的雙重輝煌。他深知,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需要堅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持續的探索。張一鳴的成就,不僅為他個人赢得了榮譽,也為後來的學子們樹立了榜樣。他的故事告訴我們,隻要有夢想、有追求、有行動,就能夠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在人生的舞台上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讓我們以張一鳴為榜樣,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斷超越自我,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責任編輯:歐陽孔研

審核:李泳鋒

Baidu
sogou